常见症状
- 局部反应:叮咬处出现红肿、疼痛、瘙痒或灼热感,可能伴随水疱、脓疱或溃疡。
- 全身症状:头晕、恶心、呕吐、发热、乏力,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全身过敏反应(如荨麻疹)或意识模糊。
- 特殊体征:部分虫子(如蜱虫、恙螨)叮咬后可能留下焦痂或溃疡,且可能引发淋巴结肿大。
需警惕的情况
- 若出现高热不退、皮肤大面积红肿、呼吸困难或意识改变,可能为中毒或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就医。
- 蜱虫叮咬后可能传播莱姆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疾病,需观察30天内是否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
应对措施
- 清洁伤口: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叮咬处,避免挤压伤口。
- 冷敷缓解:用冰袋减轻肿胀和疼痛。
- 避免刺激:不要抓挠或硬拔虫体(如蜱虫需用镊子垂直拔出)。
- 及时就医:若症状加重或不确定虫类毒性,应尽快就诊并告知医生叮咬情况。
预防建议
- 穿长袖长裤,避免暴露皮肤;使用含避蚊胺的驱虫剂。
- 踏青后检查鞋袜、身体褶皱处,及时清理虫卵。
若出现疑似虫咬症状,建议结合具体虫类特征(如蜱虫焦痂、蜂刺残留)初步判断,并尽快联系医疗机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