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治疗需结合个体化方案,综合以下关键措施:
一、紧急补液治疗
- 快速纠正脱水:优先使用生理盐水或胶体溶液,根据年龄、心肾功能调整补液速度,初期快速补液以恢复血容量,随后减慢速度防止心衰。
- 降低血浆渗透压:通过补液稀释血液,逐步降低血糖和高钠血症,避免渗透压骤降引发脑水肿。
二、胰岛素应用
- 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采用胰岛素静脉滴注稳定降糖,避免血糖骤降导致低血糖或脑水肿。
- 过渡到皮下注射:病情稳定后转为常规胰岛素治疗,维持血糖在合理范围。
三、纠正电解质紊乱
- 补钾治疗:在尿量充足的情况下早期补钾,根据血钾监测调整剂量,防止心律失常。
- 其他电解质调整:按需补充钠、磷等,维持内环境平衡。
四、诱因及并发症处理
- 控制感染:积极排查并治疗肺部、泌尿道等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
- 保护重要脏器:监测心、脑、肾功能,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或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
五、动态监测与调整
- 生化指标监测:每小时监测血糖,每2-4小时监测电解质、渗透压及血气分析,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生命体征观察:记录尿量、血压、心率及意识状态,评估补液效果和并发症风险。
六、老年患者特殊管理
- 谨慎补液:因心肾功能减退,需控制输液速度和总量,避免诱发心衰。
- 营养支持:意识恢复后给予易消化、低糖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糖尿病常规饮食。
总结:治疗需以补液为基础,结合胰岛素调控、电解质平衡、诱因清除及持续监测,针对老年人需尤其关注心肾功能和补液速度,通过多学科协作提高救治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