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饮食管理
- 低血糖指数饮食:以糙米、燕麦等低升糖指数食物为主,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50-60%,避免血糖剧烈波动。
- 运动前补充:动态/有氧运动前5分钟摄入简单碳水化合物(如运动饮料、蔗糖),可提高运动耐量。
- 营养补充:每日蛋白质摄入占总热量15-20%,同时补充维生素B群和肌酸(每天3-5克),有助于维持肌肉功能。
2. 运动管理
- 低强度有氧运动:选择散步、游泳、慢跑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可改善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
- 运动防护:运动前后需充分热身和冷却(各10-15分钟),避免无氧代谢引发肌肉损伤。
3. 药物治疗
- 应急处理:低血糖发作时口服葡萄糖溶液或含快速吸收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糖果、果汁)。
- 症状缓解:丹曲洛林钠可预防麻醉相关横纹肌溶解,但需注意乏力、恶心等副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能改善肌肉症状。
4. 日常防护
- 避免剧烈活动:提重物、快跑等高强度运动易诱发肌痉挛,需调整为低强度活动。
- 定期监测:密切关注血糖水平(尤其餐后或运动后),保持充足睡眠以减少夜间低血糖风险。
5. 其他注意事项
- 基因治疗展望: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尚处实验阶段,未来可能成为突破方向。
- 专业指导:需在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定期复查调整治疗策略。
通过上述综合管理,患者可有效控制症状进展,建议每3-6个月复诊评估运动耐力和代谢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