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莱施-尼汉综合征是一种由HGPRT酶缺陷引起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以高尿酸血症、神经系统异常和自残行为为特征。其处理需多学科协作,综合干预如下:
一、药物治疗
- 降尿酸治疗
- 别嘌醇:抑制尿酸生成,初始剂量2.5mg/(kg·d),根据尿酸水平调整,目标维持血清尿酸<179μmol/L。
- 丙磺舒:促进尿酸排泄,适用于肾功能正常者。
- 非布司他:作为替代药物,用于尿酸控制不佳的情况。
- 急性痛风处理
- 秋水仙碱: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
- 镇静与行为管理
- 地西泮:缓解焦虑和自残倾向。
二、饮食管理
- 低嘌呤饮食:避免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减少尿酸来源。
- 碱化尿液:口服碳酸氢钠或枸橼酸钠,维持尿液pH接近中性,预防尿酸性肾结石。
- 充足饮水:保证每日尿量,促进尿酸排泄。
三、神经系统症状干预
- 行为约束:使用物理约束工具(如护具)防止自残行为。
- 康复训练:通过物理治疗改善运动障碍,语言训练辅助沟通能力。
四、并发症防治
- 肾损害监测:定期检查肾功能,及时处理尿路感染或结石。
- 感染预防:加强护理,避免因自伤导致的皮肤感染。
五、前沿疗法探索
- 基因治疗:针对HGPRT基因缺陷的研究尚在实验阶段。
- 酶替代疗法:未取得显著效果,需进一步探索。
六、预后与长期管理
本病无法根治,需终身治疗。早期药物干预可延缓肾衰竭等并发症,但神经系统症状难以逆转。建议定期随访神经内科和儿科,调整治疗方案。
注:手术并非常规治疗手段,仅针对严重自残行为或特定并发症(如尿路梗阻)时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