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炎症性肠病(P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复发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等类型。目前,小儿炎症性肠病无法完全根治,但通过恰当、规范的治疗可以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生长发育,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
-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适用于轻度至中度的小儿炎症性肠病。
-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等,适用于中重度病例,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效果。
- 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用于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常作为维持治疗的一部分。
- 生物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通过静脉注射给药,用于常规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患儿。
-
营养支持
- 特殊饮食管理:在疾病活动期,患儿可能需要低纤维、易消化的食物,以及必要的营养补充。
- 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提供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减少激素治疗相关的副作用,并促进黏膜溃疡的愈合。
-
手术治疗
- 结肠切除术:严重或无法控制的炎症性肠病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此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例如结肠切除术,以去除病变部位,改善症状并预防进一步的并发症。
日常护理
- 饮食调整:建议患儿采用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如瘦肉、蔬菜和水果,减少摄入可能刺激肠道的食物,如辛辣食品。
- 口服益生菌制剂:如布拉氏酵母菌散,可以增加有益菌群数量,抑制有害菌滋生,改善肠道微生态,缓解炎症。
- 监测病情:家长应密切监测孩子的症状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如有持续发热、腹痛加剧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小儿炎症性肠病目前无法根治,但通过综合治疗和日常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如果您的孩子有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