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桑果中毒是由于误食马桑果引起的。马桑果是马桑科马桑属植物的果实,全株有毒,尤其以嫩叶和未成熟的果实毒性最大
主要毒性成分
马桑果的主要毒性成分包括:
- 马桑内酯(马桑毒素)
- 吐丁内酯
- 羟基马桑毒素
- 氢化马桑毒素
中毒机制
马桑果的毒性成分通过以下机制引起中毒:
- 1.刺激大脑皮层:马桑毒素等成分会刺激大脑皮层,导致兴奋、痉挛、呕吐等一系列中毒症状
- 2.抑制性触突传导:马桑内酯和吐丁内酯主要作用于抑制性触突传导过程,阻断脑和脊髓中γ-氨基丁酸(GABA)对受体的作用,从而引起神经系统症状
- 3.影响其他器官:这些毒素还会影响肺、肝、心、肾等器官,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受损
中毒症状
马桑果中毒的症状通常在误食后0.5到3小时内出现,初期症状包括:
- 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 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胸闷、乏力、意识模糊、抽搐等
严重的中毒症状可能包括:
- 频繁抽搐:可能导致脑水肿和呼吸衰竭
- 昏迷: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甚至呼吸心跳骤停
- 其他器官损害:如肝、肾功能损害
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马桑果中毒,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特别是对儿童进行教育,不随意采摘和食用不认识的野果
2.加强监管和监护: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监护,避免误采误食
3.及时催吐和就医:一旦发现误食马桑果,应立即催吐,并尽快送医
治疗方法
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包括:
- 催吐和洗胃:尽快清除体内毒素
- 输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
- 镇静剂:用于控制抽搐和惊厥
- 对症治疗:如吸氧、纠正心率等
马桑果中毒是一种严重的食源性疾病,预防和及时治疗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