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染途径
- 邻近部位感染扩散:最常见原因。鼻窦炎、眶周感染(如疖肿、丹毒)、中耳炎等部位的化脓性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通过静脉系统侵入海绵窦。例如,鼻窦炎时脓性分泌物经筛窦静脉直接或间接引流至海绵窦;面部感染因面静脉无静脉瓣,细菌可逆行进入海绵窦。
- 直接蔓延:蝶窦炎、乳突炎等邻近结构炎症可直接侵犯海绵窦。
- 远处感染播散:败血症等全身性感染时,细菌随血流到达海绵窦并滞留。
- 外伤因素:头部外伤(如颅骨骨折)破坏静脉窦结构,使细菌直接侵入。
2. 发病机制
- 细菌在海绵窦内引发化脓性炎症,形成脓毒栓子,导致血管壁损伤和血栓形成。
- 血栓可表现为纤维素凝块或慢性肉芽组织,伴随炎性细胞浸润,最终引起血管闭塞和周围组织水肿。
- 海绵窦的解剖特点(如与眼静脉、翼静脉丛连通)促使炎症扩散,引发眼部症状(如眼球突出、视力障碍)。
3. 高危因素
- 未及时处理的面部或鼻窦感染病灶。
- 免疫力低下或全身性感染未控制。
该病本质是细菌感染引发的海绵窦化脓性血栓形成,需早期控制感染源并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