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相关心血管损害的处理需综合抗病毒治疗、并发症管理及支持性措施,具体如下:
一、基础治疗:抗病毒治疗
- 抗反转录病毒疗法(ART)
使用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如齐多夫定、拉米夫定)、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如依非韦伦)及蛋白酶抑制剂等组合治疗,抑制HIV复制,减轻病毒对心血管系统的直接损伤和免疫介导的间接损害。
二、心血管并发症的针对性处理
-
心肌炎/心肌病
- 控制心力衰竭: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等改善心功能。
- 避免心脏毒性药物:如某些抗机会性感染药物可能加重心肌损伤,需调整治疗方案。
-
心包积液或心包炎
- 抗感染治疗:针对结核、细菌等机会性感染,使用相应抗生素(如抗结核药物)。
- 对症处理: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缓解胸痛;严重积液时行心包穿刺或手术引流。
-
心内膜炎
- 抗生素治疗:根据血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必要时行瓣膜修复或置换术。
-
心律失常
- 药物治疗:使用普罗帕酮、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用于控制快速性心律失常。
-
血栓及动脉粥样硬化
- 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如华法林、阿司匹林等,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 降脂治疗: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调节血脂,延缓动脉硬化。
三、对症与支持性措施
-
控制血压
使用钙通道拮抗剂(如硝苯地平)、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控制高血压,减少心血管负荷。 -
营养与生活方式干预
- 均衡饮食:补充高能量、高蛋白及维生素,改善营养状态。
- 戒烟限酒、规律运动:降低心血管风险因素。
-
心理与免疫支持
通过心理疏导和免疫调节药物(如干扰素)缓解应激状态,增强整体免疫力。
四、预后与监测
- 定期评估:监测心电图、心脏超声、血脂及血压,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 不可逆性损害:部分长期免疫损伤或纤维化导致的心血管病变可能无法完全恢复,需长期管理。
备注:具体方案需结合患者免疫状态、合并感染及心血管损害类型个体化制定,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