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纵隔炎的危害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影响呼吸功能:纵隔内纤维组织增生,可压迫气管、支气管,导致咳嗽、气促等症状。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 导致血管病变:可侵犯上腔静脉、无名静脉或奇静脉,造成静脉狭窄或梗阻,引发上腔静脉综合征,表现为头面部、颈部及上肢水肿,颈静脉充盈,胸壁上侧支循环静脉扩张。还可能压迫肺动脉,使肺动脉压力升高,长期可导致肺心病;累及肺静脉时,会引起肺血管淤血,导致咯血。
- 压迫食管:食管受到压迫,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影响进食和营养摄入,长期可导致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问题。
- 引发其他并发症: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形成纵隔脓肿、纵隔瘘等并发症,这些情况都较为危急,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危及生命。慢性纵隔炎长期存在还会增加纵隔肿瘤的发生风险,如胸腺瘤、淋巴瘤等。
不过,慢性纵隔炎的危害程度与病变范围、是否及时治疗等因素有关。早期、轻度的慢性纵隔炎,若能及时发现并规范治疗,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部分患者的症状可得到缓解,病情得到控制,并发症也可能避免发生。但如果病情严重或未及时治疗,往往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