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胃部疾病,是人体各器官结核感染中最罕见的一种。其临床表现多样,可能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也可能类似慢性胃炎、胃癌或溃疡病。常见的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反酸嗳气,腹痛与进食无关等。
病因
胃结核的病因主要是继发性感染,原发病灶通常为肺结核,也可由肠结核、骨结核及附件结核等引起。感染侵入胃壁的途径可能包括直接侵入黏膜、经血液和淋巴管传播、直接从邻近浸润蔓延以及在胃壁的其他病变如良性溃疡或恶性肿瘤上有结核菌的附加感染。
临床表现
胃结核的临床表现很不一致,可能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也可能类似慢性胃炎、胃癌或溃疡病。常见的症状包括:
- 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反酸嗳气,腹痛与进食无关。
- 幽门梗阻:表现为呕吐,呕吐物为所进之食物,不含胆汁,潜血可为阴性,呕吐后腹胀减轻。
- 全身结核症状:如乏力、体重减轻、午后发烧、夜间盗汗等。
- 腹部包块:体格检查上腹时可触及不规则的包块。
检查
胃结核的检查主要包括:
- 血液学检查:常有轻度贫血,血沉可增快,血清中可查出结核抗体。
- 大便隐血检查:可呈阳性反应。
-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多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
- 胃液分析:常减低,也有部分患者并无胃酸缺乏。
- 胃镜活检:切片抗酸染色阳性,有干酪样肉芽肿。
- X线钡餐检查:可表现为龛影、充盈缺损、胃窦狭窄变形等。
- 胃镜检查:为诊断胃结核的主要方法,可进行活组织检查。
诊断
胃结核的诊断相当困难,无特征性临床表现,X线和胃镜检查又无特异征象。目前认为组织学和细菌学检查是胃结核惟一的确诊方法。临床上,如胃病变发生年轻人,对正规抗溃疡药物治疗无效,且伴有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变、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触及腹部包块、X线显示瘘管或窦道、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受累且病变相连续等情况时,应考虑到胃结核的可能性。
治疗
胃结核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抗结核药物治疗
抗结核药物对大多数胃结核患者疗效良好。常用的治疗方案为异烟肼加利福平口服,共9个月。亦可前2个月每天服1次,后7个月改为每周服2~3次。对耐药者可加用吡嗪酰胺、链霉素或乙胺丁醇。对轻症患者可选用异烟肼加乙胺丁醇治疗18~24个月,前2个月可加用链霉素。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为幽门梗阻、急性穿孔、局限性穿孔伴脓肿或瘘管及大出血。手术方式应尽量保守、简单。如需要胃切除者,可行BillrothⅡ式手术。术中肉眼判断病变性质有困难时,应行冰冻切片检查,以免误诊为恶性肿瘤而进行广泛切除。
营养支持治疗
胃结核患者由于胃部病变,往往会出现食欲减退、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等情况,导致营养状况不佳。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出现的不同症状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如果患者有腹痛症状,可以使用解痉止痛药物;对于呕吐患者,可使用止吐药物;如果患者存在贫血,可根据贫血的类型补充铁剂、维生素B12或叶酸等。
中医中药辅助治疗
中医中药在胃结核的辅助治疗中也有一定作用。一些中药具有扶正祛邪、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与现代医学治疗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
胃结核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遵循医嘱按时服药,避免自行停药或换药。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饮食方面要遵循少食多餐、营养均衡的原则,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治疗过程中的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