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治疗
-
限制水摄入
每日液体摄入量控制在500-1000ml,使机体处于负平衡状态,减少水分潴留,促进血钠恢复。急性期需严格限水,慢性期可逐步调整。 -
饮食调整
- 增加高盐饮食(如每日补充盐胶囊9g)以提高血钠浓度。
- 多摄入深色蔬菜、海产品(如海带、紫菜)、含钾及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
- 避免高钠食物(如咸菜、腌肉)。
二、药物治疗
-
利尿剂
- 呋塞米或20%甘露醇:通过渗透性利尿排出多余水分,改善低钠血症。
- 氢氯噻嗪:适用于慢性期辅助治疗。
-
抗利尿激素受体拮抗剂
- 托伐普坦(V2受体拮抗剂):选择性促进水分排泄,适用于顽固性病例或对利尿剂无效者。
- 莫西沙坦(日本市场):作用类似托伐普坦。
-
其他药物
- 地美环素:抑制肾小管对ADH的反应,适用于长期管理。
- 尿素口服:部分病例显示效果较好。
三、病因治疗
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是关键:
- 感染(如肺炎、脑膜炎):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阿昔洛韦)控制感染。
- 肿瘤:手术或化疗处理。
- 药物诱发(如抗抑郁药、化疗药):停用相关药物。
- 肺部疾病:改善通气或抗炎治疗。
四、纠正低钠血症
- 急性重症(血钠<115mmol/L或神经症状):
缓慢静脉滴注3%高渗盐水,血钠升高速度≤10mmol/24小时,避免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 - 慢性或轻度:口服补钠(如氯化钠片)联合限水。
五、护理与监测
-
病情观察
- 每日记录体重、尿量及生命体征,监测血钠、电解质水平。
- 警惕抽搐、意识模糊等神经症状,及时处理。
-
生活护理
-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预防感染。
- 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情绪。
注意事项
- 个体化治疗:需根据患儿年龄、体重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自行停药或减量。
- 及时就医:不明原因低钠或病情加重时,应立即就诊排查SIADH。
通过上述综合措施,多数患儿可有效控制症状,但需长期随访以评估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