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类癌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范畴,其药物治疗需结合肿瘤分期、转移情况及症状进行选择。以下为临床常用且效果较好的药物分类及具体应用:
一、生长抑素类似物
- 奥曲肽
- 通过抑制肿瘤分泌激素缓解类癌综合征(如潮红、腹泻),并能控制肿瘤生长。研究显示其症状控制有效率超过60%。
- 适用于中晚期或转移性患者,需长期维持治疗。
二、靶向治疗药物
- 依维莫司
- 抑制mTOR通路,阻断肿瘤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适用于进展期或对其他治疗耐药的患者。
- 西妥昔单抗
- 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靶向药,适用于KRAS野生型患者,可联合化疗增强疗效。
三、化疗药物
- 氟尿嘧啶
- 抗代谢类药物,抑制肿瘤DNA合成,常与链佐星联用,对部分晚期患者可延缓肿瘤进展。
- 链佐星
- 对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联合氟尿嘧啶可提高客观缓解率。
四、止痛与支持治疗
- 阿片类药物(如羟考酮缓释片)
- 用于中重度癌痛,需根据疼痛程度阶梯式调整剂量。
-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
- 适用于轻中度疼痛,但需警惕长期使用导致的消化道副作用。
用药注意事项
- 药物治疗需在肿瘤科医生指导下进行,结合手术、介入治疗等综合方案。
- 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及药物副作用(如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
- 晚期患者以姑息治疗为主,重点改善生活质量,如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控制激素分泌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