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及时治疗
- 静脉溶栓
若发病在4.5小时内,符合条件者可进行阿替普酶等静脉溶栓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 - 抗血小板/抗凝药物
错过溶栓时间窗的患者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或华法林等抗凝药,预防血栓形成。 - 神经保护剂
如依达拉奉、丁苯酞等,可减轻脑损伤,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科学康复
- 早期康复训练
- 床上活动:通过被动关节活动、翻身等预防肌肉萎缩和僵硬。
- 步行训练:借助助行器或拐杖逐步恢复行走能力,注意安全防护。
- 针对性训练
- 上肢功能:抓握训练、捏物练习等改善手部灵活性。
- 平衡训练:单腿站立、平衡板练习降低跌倒风险。
- 语言与吞咽训练
通过发音练习、口型模仿等恢复语言能力;吞咽困难者需调整饮食姿势,必要时插胃管。
三、日常护理与预防
- 饮食调整
低盐、低脂、高纤维饮食,多吃蔬果,避免高糖高脂食物。 - 生活习惯
-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
- 保证充足睡眠,睡前可泡脚或喝牛奶助眠。
- 安全防护
- 床边安装护栏,浴室铺防滑垫,避免跌倒。
- 家人陪同下进行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漱。
四、注意事项
- 遵医嘱用药: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肝肾功能,避免自行停药。
- 心理支持:患者易焦虑抑郁,需家人关怀和心理咨询。
- 定期复查: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提示:脑栓塞恢复需个体化治疗,建议尽早就医并配合专业康复团队制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