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处理需采取综合管理策略,涵盖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基础疾病控制及必要时的介入治疗。具体措施如下:
一、药物治疗
- 利尿剂:用于缓解水肿和肺淤血,常用螺内酯、呋塞米等,需注意避免过度利尿导致低血压。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依那普利、卡托普利,可降低心脏后负荷,改善心肌重构。
-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舒张功能。
- 钙通道阻滞剂:如非洛地平、尼群地平,适用于伴高血压患者,可降低心脏后负荷。
二、生活方式调整
- 饮食管理:低盐(每日≤5g)、低脂饮食,限制酒精摄入,控制体重以减轻心脏负担。
- 适度运动:选择散步、游泳等有氧运动,避免剧烈活动。
- 戒烟限酒:减少心血管损伤风险,保持规律作息。
三、控制基础疾病
- 高血压:通过药物(如ACEI、利尿剂)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 糖尿病/冠心病:控制血糖(如二甲双胍、胰岛素)、改善心肌缺血(如冠脉介入治疗)。
四、介入与手术治疗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适用于心脏收缩不同步患者,改善射血分数及症状。
- 心脏移植:终末期患者可选,但受限于供体及排斥反应。
五、监测与康复
- 定期复查: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评估心功能,监测体重变化及症状。
- 心脏康复计划:包括运动训练、心理支持等,提高生活质量。
注意事项:治疗需个体化制定,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若出现呼吸困难加重、体重骤增等异常,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