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立即冷却降温
用凉水冲洗灼热部位至少10-20分钟,或用湿毛巾冷敷(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可降低皮肤温度、缓解疼痛。若衣物被汗湿,建议更换透气衣物避免摩擦。
2. 清洁与保护伤口
• 用温和的洁面产品清洁皮肤,避免使用碱性肥皂。
• 涂抹芦荟胶或无刺激保湿霜(如含神经酰胺成分),帮助修复皮肤屏障。
• 若出现小水疱,可用无菌纱布轻盖保护,切勿自行刺破。
3. 缓解不适症状
• 疼痛明显时可口服布洛芬等止痛药。
• 若伴有瘙痒或红斑,可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或弱效激素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
4. 防晒与后续护理
• 暂停使用刺激性护肤品,选择SPF30以上、温和的防晒霜。
• 避免抓挠或过度摩擦皮肤,穿宽松棉质衣物减少刺激。
需就医的情况:
若出现以下症状,请及时就诊:
• 大面积水疱、皮肤溃烂或渗液。
• 持续发热、寒战等感染迹象。
• 面部、手部等敏感部位灼伤。
预防建议:
• 户外活动建议穿长袖衣裤,10:00-14:00避免暴晒。
• 每2小时补涂SPF50+防晒霜,注意耳后、颈部等易忽略部位。
• 携带遮阳帽、冰袖等物理防晒工具。
(处理方法综合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