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性肾病的处理需结合病因干预、药物调整及支持治疗,具体措施如下:
一、首要措施
- 立即停用相关药物
所有患者确诊后需立即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等),以减轻肾脏负担并促进功能恢复。
二、药物治疗
- 糖皮质激素
适用于肾功能持续恶化或伴严重蛋白尿者,常用泼尼松(30-40mg/天)以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损伤。 - 免疫抑制剂
对激素反应不佳或存在自身免疫反应者,可联合环孢素A等药物调节免疫系统。 - 肾保护药物
- ACE抑制剂/ARB类:如卡托普利、缬沙坦等,用于控制高血压、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
- 纠正代谢异常:口服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必要时静脉给药。
三、对症支持治疗
- 控制水钠平衡
限制钠摄入(≤6-8g/天),监测血钾水平,保持每日尿量>2000ml以促进药物排泄。 - 血压与血糖管理
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或β受体阻滞剂(如艾司洛尔)控制血压;合并糖尿病者需强化血糖管理。 - 营养支持
低蛋白饮食(≤0.6g/kg/d),减少盐和脂肪摄入,以降低肾脏代谢负担。
四、替代治疗
-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适用于急性肾衰竭或终末期肾病患者,帮助清除毒素和代谢废物。 - 肾移植
肾功能严重不可逆损害者需考虑同种异体肾移植以恢复肾功能。
五、生活与监测
- 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休息以促进康复。 - 定期随访
监测肌酐、尿素氮、尿蛋白等指标,评估肾功能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 合并感染时需选用肾毒性低的抗生素;
- 尿路梗阻者需通过超声波碎石或手术解除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