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解质紊乱伴发的精神障碍的处理需以纠正原发性电解质紊乱为核心,结合对症支持治疗和综合护理。以下是具体处理方案:
一、核心处理原则
-
纠正电解质紊乱
- 静脉输液:根据失衡类型选择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或含钾/钙的溶液,恢复体液平衡。
- 监测调整:动态监测电解质水平(如血钠、血钾、血钙),避免过快纠正导致脑水肿或反跳性紊乱。
- 病因治疗:针对呕吐、腹泻、肾功能异常等原发病进行干预,如控制感染、调整利尿剂使用。
-
对症支持治疗
- 神经营养支持:使用谷氨酸、辅酶A、维生素B族等促进脑细胞修复。
- 精神症状管理:必要时短期使用抗焦虑药(如苯二氮䓬类)或抗抑郁药,但需避免加重肝肾负担。
- 营养补充:通过鼻饲或口服高蛋白、低脂肪饮食,维持能量代谢。
二、护理与监测要点
-
病情观察
- 监测意识状态(如嗜睡、谵妄)、生命体征及电解质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注意并发症(如低钾血症、水中毒),尤其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
-
生活与环境管理
- 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刺激诱发精神症状。
- 协助患者补液,避免自行饮用高糖/高盐饮料加重紊乱。
三、预防措施
-
原发病防控
- 及时治疗胃肠疾病、肾病、内分泌失调等易引发电解质紊乱的疾病。
- 长期使用利尿剂或激素者需定期监测电解质。
-
日常管理
- 均衡饮食,补充含钾食物(如香蕉、橙子),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
- 运动后适量补充电解质,避免大量出汗后仅饮用纯水。
四、特殊情况处理
- 严重脱水或休克:需快速补液并维持心血管功能,必要时使用升压药。
- 顽固性电解质紊乱:结合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总结
处理此类精神障碍需多学科协作,优先纠正电解质失衡,同时关注神经功能恢复和精神症状控制。若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加重或反复发作,建议转至综合医院进一步检查(如脑电图、影像学)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