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突变
淋巴管肌瘤病(LAM)的核心病因是TSC1或TSC2基因突变,其中以TSC2突变为主。这些基因在正常情况下通过抑制哺乳类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调控细胞生长和代谢。当TSC1/2基因功能缺陷时,mTOR通路过度激活,导致平滑肌样细胞(LAM细胞)异常增殖和浸润,最终形成淋巴管肌瘤。 -
细胞异常增殖与浸润
突变的LAM细胞具有侵袭性,可浸润肺、淋巴管、气道等组织,导致肺实质破坏和囊性病变。这些细胞还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促进淋巴管生成和肿瘤转移。 -
激素与微环境因素
雌激素和孕激素可能通过激活LAM细胞上的受体,进一步刺激其增殖和淋巴扩散。慢性炎症、免疫系统异常等也可能参与疾病进展。 -
遗传与散发性差异
- 遗传性(TSC-LAM):约30%-40%的结节性硬化症(TSC)患者会发展为LAM,由TSC1/2种系突变引起,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散发性(S-LAM):多为体细胞突变,仅影响肺部和淋巴系统,与TSC无关。
总结来说,淋巴管肌瘤的形成是基因突变(尤其是TSC1/2)、mTOR通路异常激活、激素作用及微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