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重致病因素触发
MODS常见于严重感染(如脓毒症)、创伤、休克、大手术等急性损伤。这些因素会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导致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过度释放,形成"炎症瀑布效应"。 -
组织灌注不足与缺血缺氧
休克或低血压状态下,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导致器官低灌流,引发缺血缺氧性损伤。这种状态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进一步加重微循环障碍。例如,休克时溶酶体酶释放可破坏血管内皮,导致DIC形成。 -
免疫系统失衡
过度激活的免疫反应(如细胞因子风暴)和免疫抑制状态并存,既攻击病原体又损伤宿主细胞。中性粒细胞过度活化释放的蛋白酶可直接破坏器官结构。 -
氧化应激与细胞代谢紊乱
活性氧(ROS)和氮物种(RONS)过量生成,直接损伤细胞膜和DNA,导致细胞凋亡。同时,缺氧引发无氧代谢产物(如乳酸)堆积,加重酸中毒和器官功能障碍。 -
器官间相互作用恶化
单个器官功能衰竭会通过血流动力学改变(如心衰导致肾灌注不足)、炎症介质扩散等途径,引发多器官连锁反应。例如,肠道屏障功能破坏可导致细菌内毒素移位,加重全身炎症。 -
治疗相关因素影响
延误纠正酸碱失衡、过量输液、不当使用镇静剂或麻醉剂等治疗失误,可能加剧器官损伤。
值得注意的是,MODS具有"双相型"特征:约70%病例在严重感染基础上快速进展(速发型),而创伤后可能经历相对稳定的间歇期后继发感染(迟发型)。其病死率随受累器官数量增加而显著升高,三个器官衰竭时可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