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合管理原则
-
生活方式干预
- 控制情绪波动、避免熬夜、暴饮暴食,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如步行、太极拳等)。
- 饮食需低盐、低脂、低热量,增加绿叶蔬菜、菌类、鱼类及全谷物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
血糖管理
- 优先选择二甲双胍、二肽基肽酶抑制剂等温和降糖药,避免低血糖诱发心肌缺血。
- 血糖目标需个体化设定,避免过度控制。
-
血压与血脂控制
- 血压目标为120~140/80~90 mmHg,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需<1.4 mmol/L,优先使用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
-
抗血小板治疗
- 长期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 mg/d)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不耐受者可换用氯吡格雷。
二、药物治疗与干预
-
改善心肌供血
- 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硝酸酯类或钙拮抗剂缓解心绞痛。
- 微血管病变可联用尼可地尔或曲美他嗪。
-
抗心衰治疗
- 收缩性心衰需按常规心衰方案治疗,舒张性心衰可联用钙拮抗剂、利尿剂等。
- 严重心衰患者优先选择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
-
急性期处理
- 急性心肌梗死需在时间窗内行血运重建(如支架置入),错过时间窗则强化扩冠治疗。
- 合并感染时需及时抗感染治疗。
三、定期监测与预防
-
症状监测
- 警惕非典型症状(如乏力、恶心),定期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 有条件者可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
-
运动建议
- 采用低强度运动(如步行20~45分钟/次),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肌缺血。
- 运动前后需监测血糖,携带糖果预防低血糖。
四、中医辅助治疗
- 可选用复方丹参滴丸等中成药改善微循环,或食疗方(如生地黄百合瘦肉汤)辅助调理。
五、紧急情况处理
- 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时立即停止活动,含服硝酸甘油并就医。
综上,糖尿病心脏病需多学科协作管理,患者需严格遵医嘱并定期随访,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