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质子泵抑制剂(PPI)
- 作用:强力抑制胃酸分泌,缓解反流症状,促进食管黏膜愈合。
- 常用药物: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等。
- 疗程:初始治疗需大剂量、足疗程(至少8周),症状缓解后改为小剂量维持(半年以上)。
2. 促胃肠动力药
- 作用:增强食管下括约肌张力,加速胃排空,减少反流。
- 常用药物:多潘立酮、西沙必利、伊托必利等。
- 联用建议:与PPI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3. 黏膜保护剂
- 作用:在食管黏膜形成保护层,减轻胃酸刺激。
- 常用药物:硫糖铝、思密达等。
- 适用情况:辅助缓解胸痛、灼热感等症状。
4. 其他药物
- 抗酸剂(如铝镁合剂):用于临时缓解症状,但长期疗效有限。
- 镇痛药:针对胸痛明显者,需短期使用。
注意事项:
-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暴饮暴食、高脂饮食、咖啡及酒精;睡前2-3小时禁食,抬高床头睡眠。
- 定期随访:Barrett食管有癌变风险,需通过胃镜监测病变进展,尤其伴有异型增生者。
- 疗程与剂量:PPI需按标准剂量使用,不可自行减量或停药;若症状反复,需排查非酸反流或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
提示: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重度病例或内科治疗无效者需考虑内镜消融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