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染途径
结核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儿童因吸入活动性结核病患者排出的含结核菌的飞沫或粉尘而感染。传染源多为家庭中患结核病的成人,少数可通过公共场所(如学校)暴露感染。饮用被污染的牛奶或食物、母婴垂直传播(如胎盘传播)等消化道及先天性途径也可能导致感染,但相对少见。 -
发病机制
结核菌进入肺部后,多数儿童通过特异性免疫反应将病菌局限为潜伏感染。但若免疫功能不足(如细胞免疫低下),结核菌会繁殖并引发活动性结核病。年龄越小、免疫力越差,发病风险越高。 -
高危因素
- 接触传染源:与排菌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是主要危险因素。
- 免疫状态:营养不良、慢性疾病或长期处于吸烟环境会削弱免疫力,增加发病风险。
- 未接种疫苗:未接种卡介苗的儿童感染后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概率更高。
-
病理表现
初次感染后4-6周形成原发综合征(肺部原发病灶+淋巴结肿大),若未控制可进展为肺门淋巴结结核或血行播散,引发粟粒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预防建议:新生儿接种卡介苗、避免接触传染源、保持室内通风、加强营养及锻炼以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