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治疗
-
基础药物
- 利尿剂(如呋塞米、螺内酯):用于控制体液潴留,缓解水肿和呼吸困难。
- RAAS抑制剂:包括ACEI(如依那普利)、ARB(如厄贝沙坦)、ARNI(如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改善症状并降低死亡风险。
-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卡维地洛):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延缓疾病进展。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减少心脏纤维化,改善预后。
-
新型药物
- 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和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刺激剂(如维立西呱):适用于特定类型心衰,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
急救药物
- 强心剂(如去乙酰毛花苷)和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用于急性左心衰的紧急处理。
二、非药物治疗
-
器械治疗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改善心脏功能,预防猝死。
- 左心室辅助装置:适用于终末期心衰患者。
-
心脏移植
- 晚期心衰患者可考虑心脏移植,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三、生活方式管理
-
饮食控制
- 限盐(急性期<2g/天,稳定期<3g/天),限水(严重心衰患者<2L/天)。
- 低脂饮食,补充蛋白质(尤其消瘦患者),避免高盐、高糖食物。
-
运动康复
- 稳定期患者需规律有氧运动(如每周5次,每次20-60分钟),结合呼吸肌训练。
-
其他干预
- 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每日监测体重变化。
- 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焦虑抑郁等合并症,必要时使用CPAP或心理干预。
四、急性心衰处理
- 端坐位+吸氧:缓解呼吸困难,高流量吸氧(6-8L/min)。
- 镇静与利尿:吗啡镇静(慎用于高龄患者),静脉注射呋塞米快速利尿。
- 强心与扩血管:根据病情使用去乙酰毛花苷或硝酸甘油。
五、预防与长期管理
- 接种疫苗:冬季前接种流感、肺炎疫苗,减少感染诱因。
- 定期随访:监测肾功能、电解质,调整药物剂量。
心衰需个体化治疗,患者应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若症状加重或出现呼吸困难、水肿等,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