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疗目标与现状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脏结构或功能长期受损的终末阶段,其病理改变(如心肌重塑)不可逆。治疗的核心目标是控制症状(如呼吸困难、水肿)、预防急性加重、降低死亡率和延长寿命。尽管无法治愈,但早期干预和多机制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
主要治疗手段
- 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ACEI/ARB/ARNI、醛固酮拮抗剂等,可改善心脏功能并减少并发症。近年新药如维立西呱(sGC刺激剂)通过调节NO-sGC-cGMP通路,延缓心肌纤维化,降低再住院风险。
- 器械与手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改善心脏同步性;心脏移植是终末期患者的唯一根治手段,但受限于供体短缺。
- 生活方式调整:低盐饮食(每日≤3克)、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和适度运动,可减轻心脏负担。
-
长期管理与挑战
患者需终身随访,定期监测药物疗效及副作用,避免感染、过度劳累等诱因。尽管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但需警惕心衰“易损期”(出院后3个月内)的再住院风险。
综上,慢性心力衰竭虽不可逆,但通过药物、器械、生活方式的综合干预,多数患者可实现症状缓解和长期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