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阳固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名称演变如下:
一、先秦至秦汉时期
- 先秦(夏商周):属蓼国核心区域,境内分属蓼国、蒋国、黄国、番国等诸侯国辖地;
- 春秋时期:楚灭诸国后设期思县,固始境内称潘乡(又名寝丘邑);
- 秦朝:属九江郡,未单独设县;
- 西汉:设寝县(治今固始东北),为郡县制下的县级行政单位;
- 东汉: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刘秀封李通为固始侯,始称“固始”,寓意“欲善其终,必固其始”。
二、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 南朝宋:侨置固始县(治今固始东北),后梁改称蓼县;
- 北齐:复名固始县;
- 隋朝:开皇初年迁至今县城位置,属弋阳郡。
三、名称沿用与特殊称谓
- 古称别称:因先秦蓼国属地,别称“蓼城”;春秋时期寝丘邑亦为代称;
- 侨置沿革:南朝至北齐的行政区划调整中,曾短暂以蓼县为名。
四、总结
固始自东汉定名后沿用至今,古代曾用名包括蓼国属地、潘乡(寝丘邑)、寝县、蓼县等。其“固始”一名源于东汉光武帝对李通的封爵,蕴含“坚固初始”的政治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