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事诉讼的法律规定,一审和二审都败诉后是否可以上诉,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一、可以上诉的情形
-
二审判决未生效
若二审法院作出的判决或裁定尚未生效(即当事人未上诉或检察院未抗诉),当事人可在法定上诉期内提起上诉。民事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但二审终审制仅针对 第一审判决、裁定 ,不影响当事人对二审结果的救济途径。
-
二审程序存在违法情形
若二审法院存在以下情形,可视为程序违法,当事人可申请再审:
-
未依法传唤当事人或非法剥夺辩论权;
-
二审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审理案件;
-
二审裁判文书存在明显错误等。
-
二、不可以上诉的情形
-
二审判决已生效
二审判决生效后,当事人不得再提起上诉。此时可通过以下途径救济:
-
申请再审 :如发现二审裁判存在重大错误(如新证据、法律适用错误等);
-
其他救济途径 :如申请国家赔偿、民事诉讼监督程序(针对生效裁判)等。
-
-
终审判决/裁定
对于刑事案件,二审判决为终审判决,当事人不可上诉;对于民事、行政诉讼,二审裁定为终审裁定,同样不可上诉。
三、注意事项
-
上诉期限 :民事案件上诉期为15日,刑事案件为10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次日起算;
-
上诉条件 :需针对一审判决、裁定中的事实认定错误、法律适用错误等可纠正的情形;
-
策略选择 :若二审存在明显错误,可及时上诉;若错误细微,可考虑再审或另案起诉。
建议当事人在二审结束后及时咨询专业律师,评估上诉可行性及证据准备情况,避免因程序延误影响救济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