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中航工业精密所”)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重要科研机构,专注于精密制造和精密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下是关于该研究所的详细信息。
单位简介
成立背景与发展历程
- 成立背景:中航工业精密所成立于1961年,最初为国防工业委员会批准成立的精密机械研究所。
- 发展历程:研究所经历了多次更名和调整,最终于2002年更名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
使命与愿景
- 使命:航空报国,航空强国,专注于精密制造测量测试技术,支撑先进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
- 愿景:成为航空精密制造与测量测试技术领域的世界一流研究机构。
主要职责
-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航空机载设备的精密制造和精密检测技术及其设备的研制和开发,特别是在超精密加工、精密数控加工、惯导测试与运动仿真等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 实验室与技术中心:拥有“精密制造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和“航空精密加工制造技术中心”等多个实验室和技术中心。
科研方向
精密制造技术
- 超精密加工技术:研究并开发了高精度、高表面质量的加工技术,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和精密仪器的制造。
- 精密测量技术:研制了多种高精度测量设备,如三坐标测量机和非接触精密检测系统,用于航空装备的精度控制和性能评估。
惯导测试与运动仿真
- 惯导测试设备:开发了高精度惯导测试设备,用于航空器的姿态控制和导航系统的标定。
- 运动仿真系统:研制了多种运动仿真系统,用于航空器的运动控制和性能验证。
数控技术与设备
- 数控加工设备:开发了多种高精度数控加工设备,用于航空零部件的精密制造。
- 三坐标测量机:研制了多种型号的三坐标测量机,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船舶等行业的精密测量。
历史沿革
创立与早期发展
- 创立背景:1961年3月7日,国防工业委员会批准成立了精密机械研究所,1961年4月30日正式成立。
- 早期成就:1979年成功研制国内第一台三坐标测量机,1991年成功研制国内第一台超精密车床。
重要发展阶段
- 技术转型:20世纪80年代,研究所根据行业需求,调整科研方向,侧重航空机载设备及其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
- 现代化发展:进入21世纪,研究所通过技术革新和科研投入,保持了在国内精密制造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科研成果
获奖情况
- 国家级奖励:建所六十几年来,精密所共完成科研项目600多项,其中获部级以上奖励200余项,国家发明奖1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全国科技大会奖14项。
- 技术突破:成功研制了国内第一台三坐标测量机、第一台超精密车床、第一台大型五轴转台等多项国内外领先的精密制造设备。
学术论文与技术发表
- 学术刊物:研究所主办的《航空精密制造技术》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性刊物,致力于推广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
- 技术论文: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多个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涵盖了精密加工、精密测试、机床制造等多个领域。
组织结构
部门设置
- 研究室与事业部:研究所下设多个研究室和事业部,主要从事精密制造和精密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 加工中心与技术支持:设有精密加工中心和高新技术开发公司,提供多种高精度加工设备和技术服务。
人员构成
- 专业技术人员:现有职工700余人,其中研究员、高级工程师150余人,具有较强的科研和技术开发能力。
- 教育与培训:研究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研究生招生点,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联系方式
办公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南苑东路5号。
联系信息
- 电话:010-56683388。
- 邮箱:avic303hr@163.com。
- 网址:http://www.cpei.avic.com。
中航工业精密机械研究所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重要科研机构,专注于精密制造和精密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自1961年成立以来,研究所在多个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并持续推动航空技术的进步。研究所的组织结构完善,科研实力雄厚,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