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点医疗机构的心怀侥幸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医保基金违规使用:骗取医保基金:一些定点医疗机构存在侥幸心理,利用医保基金进行违规操作。例如,段某因骗取医保基金数额巨大被依法逮捕。他利用他人医保卡冒名就医,骗取医保基金累计高达20余万元。这种行为不仅违法,而且严重损害了医保基金的安全和参保人的利益。违规收费: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存在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分解项目收费等行为。例如,某医院ICU病房对重症监护患者重复收取护理费用
- 2.自查自纠中的敷衍态度:自查不彻底: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中,部分定点医疗机构抱有侥幸心理,对自查自纠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例如,华龙区医疗保障局指出,部分医药机构对自查自纠工作认识不到位、退费不彻底隐瞒不报:有些医疗机构在自查自纠中隐瞒不报,试图通过不主动报告问题来逃避责任。例如,荣县在动员会上强调,对自查自纠不认真、敷衍塞责,或隐瞒不报弄虚作假的定点医药机构,一经查实将坚决从重处理
- 3.对监管的轻视:忽视监管:一些定点医疗机构对医保基金的监管政策不够重视,心存侥幸,认为监管力度不会很严格。例如,松桃医疗保障局通过约谈“两定机构”负责人,敲响侥幸心理警钟,强调医保基金管理的严肃性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对医保基金的使用规定不够了解,存在侥幸心理。例如,快递员冯某因法律意识淡薄,将医保卡借给段某使用,最终导致段某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被发现。
- 4.对违规行为的侥幸心理:认为不会被发现:一些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认为自己的违规行为不会被发现,或者即使被发现,处罚也不会很严重。例如,段某在骗取医保基金时,可能就存在这种侥幸心理。利益驱动:部分医疗机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心存侥幸地进行违规操作。例如,某三甲医院骨科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违规收费
定点医疗机构的心怀侥幸主要体现在对医保基金违规使用、自查自纠中的敷衍态度、对监管的轻视以及对违规行为的侥幸心理等方面。为了维护医保基金的安全和参保人的利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确保医保基金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