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设立便民药房的原因可从政策背景、医院运营和患者需求三方面综合分析:
一、政策背景与医改要求
-
药品零差价政策的影响
全国推行药品零差价后,医院门诊药房的利润空间被压缩,部分医院通过设立便民药房将药品销售转移出去,以规避改革带来的收入损失。例如,天津市自2015年起全面实施药品零差价后,二甲以上医院均引入便民药店。
-
医保支付改革压力
医保部门推行总额预付制,对医院药占比和医保报销额度进行严格限制。为避免超支,医院通过设立便民药房销售医保外用药,降低医保病人药费超支风险。
二、医院运营与利益平衡
-
降低药占比考核压力
医院需控制药占比(通常不超过总收入5%-10%),部分医生为降低考核指标,会倾向于开便民药房的药品(如高毛利非处方药),导致便民药房药品价格高于社会药房。
-
补偿医药分业损失
医药分业后,医院失去药品销售利润,便民药房成为医院拓展药品销售渠道、实现利益互补的补充。
三、患者需求与服务优化
-
提供便捷服务
便民药房通常位于医院内或停车场附近,部分患者为节省时间,选择在此购药,尤其适合行动不便或需快速取药的场景。
-
满足特殊用药需求
便民药房可销售医保外用药及医院制剂,解决患者无法通过医保报销的用药问题。
四、风险与争议
部分便民药房存在药品价格偏高、利益输送等问题,如:
-
价格虚高 :部分医院内部药房药品价格高于社会药房,甚至超过市场价。
-
利益输送 :通过统方开药、药事服务费等方式,可能形成利益链条。
总结
医院设立便民药房是医改背景下政策要求、运营需求与患者服务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需通过加强监管、完善药品采购机制等措施,确保其真正实现便民惠民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