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工伤保险条例实施细则全文主要涉及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以下是对最新工伤保险条例实施细则的详细解读。
最新工伤保险条例实施细则全文
总则
- 目的和适用范围:保障因工作受伤或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
- 适用范围: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
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 基金构成: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构成。
- 费率确定: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并根据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若干费率档次。
工伤认定
- 认定范围:包括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患职业病、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等。
- 认定程序: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工伤保险待遇
- 待遇内容:包括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生活护理费、辅助器具费、工伤期间工资、交通食宿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
- 待遇标准: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并根据省内规定适时调整。
工伤保险条例的适用范围
适用对象
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
参保要求
用人单位应当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工伤保险条例的赔偿标准
赔偿项目
包括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生活护理费、辅助器具费、工伤期间工资、交通食宿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
赔偿标准
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并根据省内规定适时调整。
工伤保险条例的办理流程
参保流程
用人单位应当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登记,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工伤认定流程
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最新工伤保险条例实施细则详细规定了工伤保险的适用范围、基金的筹集和管理、工伤认定和待遇等方面的内容。该细则旨在保障因工作受伤或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及时的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具体的标准和程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并根据省内规定适时调整。
工伤保险条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其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组织和人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包括各类企业。
- 事业单位:各类事业单位。
- 社会团体:各类社会团体。
- 民办非企业单位:各类民办非企业单位。
- 基金会:各类基金会。
- 律师事务所:各类律师事务所。
- 会计师事务所:各类会计师事务所。
- 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
如何申请工伤保险待遇?
申请工伤保险待遇需按照以下流程办理,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如下:
一、申请流程
-
工伤认定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为职业病后,用人单位需在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若用人单位未申请,职工本人、近亲属或工会可在1年内申请。 -
工伤医疗与康复
- 治疗工伤需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费用符合工伤保险目录的从基金支付。
- 工伤康复费用也可通过工伤保险基金报销。
-
劳动能力鉴定
伤情稳定后,用人单位或职工需向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结论一般60日内出具(可延长30日)。 -
工伤登记与待遇申领
- 工伤认定或劳动能力鉴定后,用人单位需向社保经办机构申请工伤登记。
- 凭《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等材料,向社保机构申领待遇。
二、所需材料
- 工伤认定决定书、医疗费用发票及明细、病历、工资证明等基础材料。
-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身份证、劳动关系证明(如劳动合同)。
- 交通事故需提供责任认定书,因工死亡需死亡批复文件。
三、注意事项
-
时限要求
- 医疗费用报销需在治疗结束后尽快申请;一次性伤残补助金需伤情稳定后申请。
- 逾期可能影响待遇领取,建议提前咨询专业人士。
-
材料真实性
确保所有材料完整有效,虚假申报将影响待遇审批。 -
待遇发放
待遇一般发放至职工社保卡账户,若需调整账户需提前报备。
四、办理渠道
- 线下:至参保地社保分中心或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窗口办理。
- 线上:部分地区支持通过人社自助经办系统申请(如上海)。
如需进一步了解本地政策,可拨打社保热线12333咨询。
工伤保险条例中关于工伤认定的具体规定有哪些?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规定,工伤认定的具体规定如下:
一、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第十四条)
- 工作时间与场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
- 预备性/收尾性工作: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相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时受伤;
- 暴力伤害: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
- 职业病:患职业病;
- 因工外出:因工外出期间因工作原因受伤或下落不明;
- 上下班途中:上下班途中因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受伤;
- 其他法定情形: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视同工伤的情形(第十五条)
- 突发疾病死亡: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死亡,或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
- 抢险救灾: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活动中受伤;
- 旧伤复发: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后旧伤复发(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外的待遇)。
三、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的情形(第十六条)
- 故意犯罪;
- 醉酒或吸毒;
- 自残或自杀。
四、申请主体与时限
- 用人单位申请:事故伤害或职业病确诊后30日内提出申请,特殊情况可延长;
- 个人或近亲属申请:用人单位未申请时,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可在1年内直接申请。
五、申请材料
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书等。若材料不完整,社保部门将一次性告知补正内容。
六、认定流程
- 受理与审核:社保部门15日内审核材料,材料不全则通知补正;
- 调查核实:必要时进行现场调查或要求补充证据;
- 决定与送达:60日内作出认定决定,20日内送达决定书。
以上内容综合自《工伤保险条例》及配套规程,具体执行以当地社保部门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