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医改自2012年启动以来,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医药体制改革
- 药品耗材采购改革:成立三明采购联盟,对药品和医用耗材进行集中带量采购,通过以量换价、量价挂钩的方式,降低虚高价格。同时,对重点药品使用情况实时监控,严控过度诊疗行为,斩断灰色利益链条。
- 药品流通体制改革:整合医保经办机构,将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三类医保经办机构整合成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
医疗体制改革
- 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组建县乡村、人财物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总医院(医共体),实现资源、服务、信息共享,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明确健康管护主体、对象、职责和经济利益,形成县乡村一体化的格局。
- 人事制度改革:赋予医疗机构人事管理自主权,突破人事编制与聘用的界限,实行同工同酬,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 薪酬制度改革:废除绩效工资与药品耗材挂钩的薪酬分配制度,实行工资总额核定下的全员岗位目标年薪制,以基本年薪为主、绩效年薪为辅。绩效年薪与医保基金结余和医疗服务性收入相衔接,考核向临床一线倾斜,体现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的价值。
-
医保体制改革
-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医保基金“双打包”支付,按照“总额包干、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原则,建立按参保数量年度打包支付给县域总医院的激励机制及严格的考核标准和机制。同时,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DRG)收付费改革。
- 医保监管体制改革:加强医保基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医保基金运行分析和风险预警制度,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合理使用。
-
健康管护体系建设
- 建设紧密型医共体,打破体制、编制等方面壁垒,为老百姓提供健康管护。明确健康管护主体、对象、职责和经济利益,形成县乡村、人财物一体化的格局,真正为老百姓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护。
三明医改通过多方面的综合改革,实现了患者、医生、医院、医保基金等多方共赢,为全国医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