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保结算清单的生成涉及多个环节和规范要求,具体流程如下:
一、生成方式
-
直接映射(只采不填)
医保结算清单采用"只采不填"模式,核心信息(如患者基本信息、住院诊疗信息)直接从医院信息系统(HIS)中的病案首页采集生成,临床医生仅需填写病案首页的主要诊断、手术操作等必要内容。
-
分阶段填报(部分医院采用)
部分医院可能采用"填报式"方式,临床医生需同时填写病案首页和医保结算清单,病案室负责审核。
二、关键注意事项
-
数据准确性
-
临床医生需确保主要诊断、合并症、手术操作等填写规范,避免漏填或错填。
-
编码员需准确翻译ICD-10或ICD-9-CM3编码,确保与病案信息一致。
-
-
审核流程
-
病案室对存疑病历需及时反馈临床医生整改,整改后重新审核,确保信息准确。
-
审核通过后,结算清单方可上传。
-
-
上传规范
-
医疗机构需通过社保局指定平台上传结算清单,需填写医院编码、上传时间等必要信息。
-
上传前需确保系统数据传输无误。
-
三、特殊情况处理
-
历史数据补打 :部分系统仅支持2022年1月1日后的数据下载,早期数据需通过医保办窗口补打。
-
DRG付费模式 :在DRG付费地区(如A县50家定点医院),数据获取模式分为"采集式"(自动采集)和"填报式"(医生手动填报),需根据医院规定执行。
四、相关材料
参保人需提供身份证、医保卡、医疗费用发票、医疗证明等材料办理费用结算。
通过以上流程和规范,医保结算清单的生成既保障了信息的准确性,又提高了效率,确保医保基金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