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个人账户不再打钱的主要原因及改革背景如下:
一、核心改革措施
-
单位缴费划转统筹基金
自2022年起,全国范围内将单位缴纳的医保费用(约8%)全部划入统筹基金,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这一调整旨在提高门诊保障水平,通过增加统筹基金规模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
个人账户资金调整
-
退休人员 :个人账户由统筹基金按定额划入,划入额度逐步调整至统筹地区2025年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的2%左右(如北京2025年预计每月返177.8元)。
-
在职职工 :个人缴费仍计入个人账户,但单位缴费不再划转,个人账户主要用于门诊自费部分。
-
二、改革目的与影响
-
提高门诊保障
通过减少个人账户资金,增加统筹基金对门诊的报销比例,降低参保人员自费负担,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的门诊费用。
-
实现共济机制
改革后,健康人群的个人账户资金可用于支付自身及家庭成员的门诊费用,增强医保基金的社会共济能力。
-
适应医保基金可持续性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医保基金面临长期支付压力。通过调整账户结构,将更多资金用于高风险群体,确保医保制度的长期稳定。
三、其他注意事项
-
个人账户资金用途 :除支付门诊费用外,部分城市(如天津)允许用于购买医保报销范围外的药品、医疗器械等自费项目。
-
查询方式 :可通过医保局微信公众号、银行柜台或社保卡银行账户查询个人账户明细。
综上,医保个人账户不再打钱是医保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优化资金配置,提升整体医疗保障水平。参保人员应关注政策调整,合理利用医保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