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的提问,以下是关于怀孕未告知公司后被开除的法律分析和应对建议:
一、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42条
明确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40条、第41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妇女权益保障法》第27条
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或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并应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
二、案例分析
案例1:隐瞒怀孕入职后被解雇
- 背景:吴婷婷入职时隐瞒怀孕事实,公司以其不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 判决:法院认定公司缺乏有效证据证明吴婷婷存在欺诈行为,仅以隐瞒怀孕为由解除合同属于违法解除,判决公司支付赔偿金。
案例2:孕期确诊怀孕后被解雇
- 背景:李女士在试用期结束后确诊怀孕,因医生建议休息7天,公司以“不胜任岗位”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 处理:援助律师帮助李女士收集证据,包括孕检报告、考核合格证明等,申请仲裁并成功获赔。法院认定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赔偿金。
三、应对建议
收集证据
- 劳动合同:证明劳动关系。
- 解除通知书:明确解雇理由。
- 孕检报告:证明怀孕事实。
- 工作表现记录:如考核合格证明或同事证言,证明胜任岗位。
维权路径
- 申请仲裁: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恢复劳动关系或支付赔偿金。
- 提起诉讼:如仲裁结果不满意,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赔偿金额
- 违法解除赔偿金:通常为经济补偿金的2倍。
- 拖欠工资:公司应支付解雇期间的工资。
- 继续履行合同:可选择要求公司恢复劳动关系,直至哺乳期结束。
四、总结
怀孕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用人单位不得以怀孕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公司以隐瞒怀孕为由解除劳动关系,需证明隐瞒行为与劳动合同的履行有直接关联,否则属于违法解除。建议您尽快收集相关证据,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如有需要,可咨询专业律师获取更具体的法律帮助。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