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不属于江苏,它们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省级行政区。安徽省,别称“皖”,位于中国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东连江苏省,西接河南省、湖北省,东南接浙江省,南邻江西省,北靠山东省,总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而江苏省则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与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接壤,总面积10.72万平方千米。
尽管安徽和江苏现在是两个独立的省份,但历史上它们确实有着深厚的渊源。在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将江苏、上海两省一市划为南直隶,成为当时的特别行政区。南直隶的经济繁荣,赋税占全国三分之一,文化昌盛,科举考试上榜人数占全国近一半。到了清朝初期,江南省设立,其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和安徽省,还包括今天的上海市。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清政府决定将江南省一分为二,即后来的江苏省和安徽省。这一决策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个地域广阔且人口众多的大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该地区因过于富裕而可能形成的割据势力威胁到中央政权的安全。
有趣的是,在分省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两省的布政使司并没有立即迁至各自的新省会。例如,安徽的前身——江南左布政司长期驻扎在江宁(今江苏南京),而江苏的前身——江南右布政司则驻扎苏州。直到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安徽布政司才正式迁移到安庆,结束了长达百年的“一省两治”现象。
从地理上看,江苏和安徽被淮河和长江自然地分割成不同的地理单元,分别是苏北(皖北)、苏中(皖中)、苏南(皖南)。这种地理上的相似性使得两省在文化、语言等方面也有着诸多共通之处。例如,方言上,苏南皖南为吴语片区(皖南部分说徽语),苏中和皖中多说江淮官话,苏北和皖北多说中原官话。
虽然安徽不属于江苏,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深厚的历史联系,并且在地理、文化等多个方面展现出显著的相似性和互补性。这些共同点不仅体现了两省作为“兄弟省份”的亲密关系,也反映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变迁对现代社会结构产生的深远影响。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两省之间的交流合作也在不断加深,这将进一步促进区域内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