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就医使用医保的流程主要包括备案、选择定点医药机构和持码(卡)就医。以下是详细的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异地就医备案流程
备案渠道
- 线上备案:参保人员可以通过“粤医保”小程序、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小程序等渠道快速办理异地就医备案。
- 线下备案:参保人员也可以前往参保地或参保区经办机构窗口办理备案手续。
备案材料
- 基本材料:包括身份证、社保卡或医保电子凭证、居住证明(如居住证、房产证、租房合同等)、转诊转院证明等。
- 特定情况:如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可能需要提供户口本、劳动合同、单位外派证明等材料。
备案有效期
- 长期有效:异地长期居住人员的备案有效期通常为长期有效,除非备案信息发生变更。
- 临时外出:临时外出就医人员的备案有效期原则上不少于6个月,具体按参保地规定。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定点医药机构
- 选择定点:备案成功的参保人员需要在异地选择已开通异地联网结算的定点医药机构进行就医购药。
- 查询定点:参保人员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粤医保”小程序等渠道查询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
持码(卡)就医
- 直接结算:备案成功的参保人员,在开通了异地联网结算的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时,需要持医保码(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保卡直接结算医药费用。
- 补办备案:如果未能在出院前补办备案手续,参保人员可以在出院后联系参保地补办备案,然后进行手工报销。
异地就医报销流程
手工报销
- 报销材料:包括医保电子凭证或有效身份证件、原始收费票据、费用明细清单、出院小结等。
- 报销流程:将材料提交给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审核通过后,报销款项将打入患者指定的银行账户。
报销比例
- 差异化政策:各统筹地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民健康需求等因素,制定不同的跨省异地就医差异化结算报销政策。
- 具体比例:例如,异地转诊人员和异地急诊抢救人员的支付比例降幅在10个百分点左右,非急诊且未转诊的其他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的支付比例降幅在20个百分点左右。
异地就医注意事项
急诊抢救
- 视同备案:异地急诊抢救人员视同已备案,允许直接结算相关门诊、住院医疗费用。
- 报销水平:异地急诊抢救人员的报销水平原则上不低于参保地跨省转诊转院待遇水平。
备案变更和取消
- 变更和取消:备案有效期内,参保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变更或取消备案,具体操作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渠道办理。
- 补办手续:未备案或备案不成功但已就医的,可以补办备案手续后进行手工报销。
异地就医使用医保的流程主要包括备案、选择定点医药机构和持码(卡)就医。备案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办理,备案成功后,参保人员可以在异地选择已开通异地联网结算的定点医药机构进行就医购药,并持医保码或社保卡直接结算医药费用。如果未能直接结算,参保人员可以在出院后补办备案手续进行手工报销。各地区的报销比例和政策有所不同,具体需根据参保地的规定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