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段线
中国在南海的主权范围是以“九段线”为依据划定的历史性权利范围,具体分析如下:
一、基本概念
-
定义与范围
九段线是中国对南海诸岛归属范围的划分线,由9条断续线组成,呈“U形”分布,北起巴士海峡,南至曾母暗沙,西抵西沙群岛,东至东沙群岛,覆盖约210万平方公里海域。
-
与南中国海的关系
九段线是南中国海权益边界的一部分,而南中国海总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两者范围有明确区分:九段线内为中国的历史性权利范围,南中国海为更广泛的海域概念。
二、历史演变
-
早期划分
1947年中华民国时期,曾以11段线划定南海范围,后因历史发展调整为9段线。
-
新中国成立后的确认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一步明确九段线为中国的历史性权利范围,并适用于领海宽度12海里的规定。
三、法律地位
-
非国界线性质
九段线既非国际法意义上的国界线,也不属于领海基线。它是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属海域的权益边界画法。
-
历史性权利保障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九段线内的历史性权利不受海洋法调整,中国对其拥有长期、稳定的权益。
四、争议与应对
当前,部分国家(如菲律宾)对九段线内的部分区域提出申索。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争议,并强调九段线是历史性权利基础。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等国际机构的相关裁决,亦支持中国对九段线权益的合法性。
综上,中国在南海的主权范围以九段线为核心,既非传统国界线,也非现代领海基线,而是历史性权利范围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