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扣分是否需要两个人一起去涉及到法律规定和实际操作流程。以下将从法律依据、操作流程、风险和处罚等方面进行详细解答。
代扣分的法律规定
法律依据
- 《道路交通安全法》: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四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驾驶人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实行累积记分制度,记分周期为12个月,满分为12分。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达到12分的,应当按规定参加学习、考试。
-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禁止代替实际驾驶人接受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和记分并从中牟取经济利益的行为。代替者将被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如果涉及经济利益,处罚更为严厉,可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
- 地方性法规:例如,《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由他人替代记分,违者将被处以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
法律后果
- 行政处罚:代扣分行为一旦被发现,将面临罚款和暂扣或吊销驾驶证的处罚。罚款金额通常较高,且可能涉及拘留。
- 信用影响:代扣分行为不仅违反交通法规,还可能对个人信用记录产生不良影响,甚至被纳入社会信用体系。
代扣分的具体操作流程
现场处理
- 携带证件:违章驾驶人必须携带本人身份证、驾驶证和机动车行驶证到交警大队接受处理。
- 签字确认:处理违章时,驾驶人需要在相关处罚决定书上签字确认。
非现场处理
- 使用交管12123APP:驾驶人可以通过交管12123APP备案非本人机动车,并进行相关审核和人脸验证后才能处理违章。
- 自助处理机:在车管所的自助处理机上,驾驶人可以选择使用他人的驾驶证进行扣分处理,但需要携带相关证件进行身份验证。
代扣分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处罚
行政处罚
- 罚款:代扣分行为通常会被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 暂扣或吊销驾驶证:情节严重的情况下,驾驶证可能会被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甚至吊销。
法律风险
- 刑事责任:如果代扣分行为涉及经济利益,且情节严重,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 信用记录:代扣分行为会影响个人信用记录,可能导致在贷款、购房等方面受到限制。
替代方案
学法减分
符合条件的机动车驾驶人可以通过“学法减分”政策减免记分。每个记分周期内最多可减免6分。
自行处理违章
驾驶人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自行及时处理违章行为,接受交通法规教育和培训。
代扣分行为在法律上被明确禁止,且面临严厉的行政处罚和信用影响。驾驶人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自行处理违章行为,避免代扣分带来的法律风险和信用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