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阳的曾用名
夏商时期
夏商时期,庆阳称鬼方,为周先祖公刘邑地。
西周时期
西周时期,庆阳称北豳。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庆阳为戎狄之地,曾属义渠戎国。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始皇改置北地郡,汉晋沿袭该设置。北朝魏置朔州,后周又废除了朔州这一设置。
隋唐五代时期
隋文帝开皇初置合州镇,公元596年改置庆州,炀帝大业间,改置弘化郡。唐高祖武德初复置庆州,玄宗天宝初改置安定郡,肃宗至德间改置顺化郡,乾元初又复为庆州。五代梁改置武静郡。
宋金时期
宋初置庆州团练,英宗治平年间(公元1064年)改设环庆路,乃合环州和庆州首字而得名。政和七年(1117年)在庆州设“庆阳军”节度,“庆阳”这一名称方见于史册。宣和年间(公元1125年)置庆阳府。金初复改置安国郡、安定节度,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设庆原路。
元明清及民国时期
元、明增设庆阳卫,沿用庆阳府。清康熙四年庆阳划归甘肃布政司,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制,为庆阳县(庆城县),属陇东道;十六年(1927年)废道,改隶泾原行政区;二十四年(1935年)在西峰设甘肃第三区行政督查专员公署。
近现代
1949年,成立庆阳专员公署。1955年并入平凉专员公署,1962年恢复庆阳专员公署,1968年改名为庆阳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改为庆阳地区行政公署,2002年撤销庆阳地区和县级西峰市,设立地级庆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