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3月,课后延时服务的调整政策已明确,部分地区已启动取消流程,但全国范围内仍处于过渡阶段。以下是关键信息梳理:
一、政策调整方向
-
逐步取消政策
教育部门计划于2025年4月中旬全面取消课后延时服务,后续将推行“课后5+2教学模式”,即每周5天、每天2小时的课后教育活动。此前部分省份(如2024年2月起)已先行取消该政策,并退还相关费用。 -
替代性措施
取消课后延时服务后,部分地区试点开设书法班等特色课程,旨在丰富课后活动形式。同时,中小学计划恢复原有教学时间安排,减少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长。
二、实施现状与争议
-
执行差异
- 已取消地区:部分省市(如2024年试点区域)完成政策过渡,退还费用并恢复原放学时间。
- 未取消地区:仍存在“名义自愿、实际强制”现象,部分学校利用延时服务时间授课,引发家长不满。
-
争议焦点
- 支持方:认为取消政策可缓解学生疲劳,减少家庭经济负担。
- 反对方:担忧取消后接送难题重现,尤其对非固定工作时间家长影响较大。
三、费用与后续安排
-
费用处理
已缴纳的延时服务费将按政策要求退还给家长,具体执行细则由各地教育部门制定。 -
接送解决方案
教育部门建议通过“5+2教学模式”协调学生课后活动与家长工作时间,但具体配套措施尚未完全落地。
(注:当前政策动态需以教育部门最新公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