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组织废气颗粒物采样是环境监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准确测定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以下是详细的采样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
采样前准备工作
被测单位基本情况调查
了解被测单位的名称、性质、立项建设时间、主要原辅材料和产品、单位平面布置图等信息,以确定其应执行现有源还是新建源的排放标准。
排放源基本情况调查
调查无组织排放口的形状、尺寸、高度及其具体位置,并拍摄照片留档。
气象资料调查
收集排放源所在区域的气象资料,包括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以便选择适宜的监测时机和布点位置。
监测资料和仪器设备准备
准备必要的监测资料和技术依据,如《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和《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规范导则》。确保采样仪器和试剂符合标准要求,并进行必要的调试和检查。
采样原则
采样点设置
在排放源上风向设参照点,下风向设监控点,监控点应设于排放源下风向的浓度最高点。
采样时间和频率
连续采样一小时,或一小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四个样品计平均值,必要时可适当延长采样时间。
采样流量控制
根据烟道截面积和废气流速计算采样流量,确保采样流量与烟道内废气速度一致,采用等速采样原理进行采样。
采样设备和技术要求
采样器选择
使用大流量或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采样流量一般为0.5L/min至1.0L/min。
采样管和滤膜
采用超细玻璃纤维滤膜采样,采样前对滤膜进行前处理,采样时将滤膜绒面向上,采样结束后用镊子轻轻取下滤膜,放入滤膜袋中。
采样记录
详细记录采样日期、时间、地点、气象条件、仪器编号、采样体积等信息,以便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
采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采样位置和高度
采样位置应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采样高度一般应高于地面1.5倍以上源高,且不低于15米。
采样设备维护
确保采样设备干净、无损坏,电源充足,气密性良好,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样品处理
采样结束后,将采集完样品的滤膜迅速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然后在恒温恒湿设备中再次平衡至少24小时,再进行称重。
样品处理和运输
样品保存
易挥发的有机废气样品应采用冷藏方式保存,通常保存在4℃以下的冰箱中,无机废气样品则可保存更长时间。
样品运输
样品应采用密封性好的玻璃瓶或聚四氟乙烯瓶进行包装,防止样品在运输过程中挥发和泄漏,不同性质的废气样品应分别包装并隔离运输。
无组织废气颗粒物采样方法涉及多个步骤和技术要求,从采样前的准备工作到采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再到样品处理和运输,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无组织废气排放监测的合规要求有哪些
无组织废气排放监测的合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监测点位设置
- 监测点位:根据GB 37822和HJ/T 55等标准,无组织废气监测点位应设置在厂界或无组织排放源的下风向。
- 具体位置:在厂房、物料储存间、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及污水处理站等的门窗、通风口、其他开口(孔)等排放口外1米,距离地面1.5米以上位置处进行监测。
2. 监测指标及频次
- 监测指标:包括非甲烷总烃、颗粒物、氯化氢、苯、甲苯、二甲苯、氨、硫化氢、臭气浓度等。
- 监测频次:不同行业的监测频次有所不同,例如涂料、油墨行业需每半年监测一次苯和颗粒物,其他行业可能按年或季度监测。
3. 监测方法
- 采样方法:应采用连续1小时采样计平均值,或在浓度偏低时适当延长采样时间,确保数据的代表性。
- 分析方法:需按照相关标准(如HJ 604、DB11/T 1367等)规定的方法进行样品分析。
4. 设备与管线组件泄漏控制
- 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密封点数量超过2000个的企业,应开展LDAR工作,定期检测和修复泄漏点。
5. 自行监测与信息公开
- 自行监测制度:企业应建立自行监测制度,制定监测方案,保存原始记录,并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上公开监测数据。
- 监测数据管理: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任何篡改、伪造数据的行为均属违法行为。
如何选择合适的无组织废气采样设备
选择合适的无组织废气采样设备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采样过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考虑因素:
1. 确定待测污染物类型
- 有机物:如挥发性有机物(VOCs),需要使用具备密封功能的设备,避免挥发损失。
- 颗粒物:需要使用高效颗粒物收集器,确保颗粒物不受损失或污染。
- 氨气:可以使用专用的氨气采样器或气体采样袋。
2. 选择合适的采样设备类型
- 气体采样器:适用于气态污染物的采样,如SO2、NOx、VOCs等。
- 颗粒物采样器:如滤膜采样器,用于采集PM10、PM2.5等空气颗粒物。
- 气体吸附装置:如PUF(聚氨基甲酸酯泡沫)和XAD-2(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的聚合物),适用于半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
3. 考虑采样精度和代表性
- 采样频率和采样点:自动采样器应设定合理的采样频率和采样点,确保能够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
- 设备校准:采样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4. 操作便捷性与环境适应性
- 便携性:在野外或极端条件下,设备的便携性至关重要。
- 耐用性:设备应具备足够的耐用性,能够在复杂环境中正常运行。
5. 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 国家标准:如HJ 691、HJ/T 365等,确保采样设备和方法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 行业规范:根据具体行业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设备和方法。
6. 考虑预算和维护
- 设备成本: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选择性价比高的设备。
- 维护和保养:设备应易于维护和保养,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无组织废气颗粒物采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无组织废气颗粒物采样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采样前的准备工作
-
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
- 了解被测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名称、性质、主要原材料和产品、生产工艺等。
- 收集排放源所在区域的气象资料,以便选择合适的采样时间和地点。
-
设备和仪器准备:
- 确保所有采样仪器和设备在检定有效期内,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 准备必要的采样器具,如采样袋、滤膜、采样泵等,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校准和检漏测试。
-
人员培训与安全防护:
- 采样人员应具备相关上岗资格证,并接受过必要的培训。
- 确保采样人员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安全帽等。
采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采样点位布设:
- 根据HJ/T 55的要求,合理设置采样点位,确保监控点和参照点的代表性。
- 在有防爆要求的危险场所,确保采样设备和人员符合安全要求。
-
采样操作:
- 采用恒流采样方法,确保采样流量稳定。对于连续排放源,采样时间应不少于20分钟;对于间歇排放源,应在排放时段内连续采集2-4个样品。
- 使用气袋或吸附管采样时,注意采样体积和采样时间的控制,确保样品量满足分析要求。
-
环境条件控制:
- 注意采样时的气象条件,如风向、风速、温度和湿度等,确保采样条件的代表性。
- 对于高温或高湿的废气,需采取适当的加热或冷却措施,防止样品损失或污染。
采样后的注意事项
-
样品保存与运输:
- 根据样品性质选择合适的保存方式,如低温避光保存或常温保存。
- 在运输过程中,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防止样品损失、受热、混淆或污染。
-
记录与报告:
- 详细记录采样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包括采样时间、地点、气象条件、设备运行状况等。
- 绘制采样点位示意图,并附上经纬度信息,确保采样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