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异地新农合报销的新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备案管理
严格执行备案政策:地方各级医保部门需严格执行跨省异地就医备案政策,原则上要求“先备案,后结算”。这意味着参保人员在异地就医前,需要先完成备案手续,才能享受相应的报销待遇。
容缺受理:参保地允许异地就医备案告知承诺和容缺受理的,需明确承诺的具体内容、要求以及违反承诺的处理办法,细化办事承诺方式,完善容缺受理服务的关键要素,并做好事中事后校验核实工作。
视同备案或免备案: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已探索视同备案或示范区内免备案的模式,这些地区需做好政策解读和基金运行评估,及时完善相关政策。
报销政策
差异化结算报销政策:各统筹地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民健康需求、医保基金支撑能力和分级诊疗要求,合理确定跨省异地就医差异化结算报销政策。对于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少于6个月、参保人异地就医需求多的地区,应加强医保基金运行风险防范,及时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报销政策。
报销比例调整: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的报销水平应与参保地同级别医疗机构报销水平保持合理差异。原则上,跨省异地转诊人员和异地急诊抢救人员支付比例降幅在10个百分点左右,非急诊且未转诊的其他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支付比例的降幅在20个百分点左右。
报销流程
提供资料:患者需提供《农合证》、户口本、身份证原件,全省统一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转诊、转院审批表(外地务工或外地居住的需提供务工所在单位或居住地村级以上部门证明),诊断证明,出院证,住院医疗费用汇总清单,住院收费发票,以及加盖公章的住院病历复印件等资料。
报销方式:患者可回户口所在地新农合经办机构报销,经办机构接收资料后进行审核、结算补偿。如本人不便回户籍地,可将齐全的资料寄与委托人代为办理。此外,在外地农民工定点医院就医的,出院时可直接按区级补偿标准及时补偿;在省级直补和即时结算定点医院就医的,只需支付个人应承担的医疗费用,其余部分由定点医院先行垫付。
报销范围与比例
报销范围扩大:2024年起,农村医疗保险进一步扩大报销范围,对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大病大伤病种给予更高比例的报销。
报销比例提高:居民个人负担比例由30%下调至25%,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比例从70%提高到75%。
跨省异地就医报销:实现跨省异地就医报销,农民在异地就医时可以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报销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