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边境牧羊犬咬伤后出现肿胀,需立即采取“冲洗-消毒-冷敷-就医”四步处理法,重点防范感染和狂犬病风险。若肿胀持续或伴随发热、化脓,必须24小时内就医接种疫苗。
-
彻底冲洗伤口:用肥皂水(非香皂)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以上,边冲边挤压伤口排出血污。肥皂的强碱性可灭活狂犬病毒,水流压力需足够冲走深层唾液残留。
-
双重消毒抑菌:先用碘伏从伤口中心向外螺旋式消毒,再用75%酒精加强杀菌。若伤口较深,可用双氧水冲洗厌氧环境,但避免过度刺激组织。消毒后保持伤口暴露,忌包扎。
-
冷敷缓解肿胀:24小时内用冰袋(隔毛巾)冷敷患处,每次15分钟、每日3-4次。同时抬高受伤部位减少血流淤积。布洛芬等消炎药可短期缓解肿痛,但需遵医嘱。
-
紧急医疗介入:即使伤口较浅,也需就医评估狂犬疫苗和破伤风针接种必要性。若48小时后肿胀未消或出现跳痛、发热,需抗生素治疗。深咬伤可能需清创缝合。
动物咬伤的肿胀是机体对抗感染的信号,切勿因边牧温顺而忽视风险。处理全程需避免抓挠、热敷或民间偏方,优先完成狂犬疫苗全程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