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自家狗咬了,即使没有明显伤口,也可能存在感染风险。狂犬病病毒可以通过唾液传播,即使伤口很小或表面没有破损,只要病毒进入人体,就可能引发感染。伤口感染的风险也值得关注,特别是深部咬伤或接触狗狗口腔分泌物的情况。
感染风险
- 狂犬病病毒传播:狂犬病病毒具有嗜神经性,主要通过动物唾液传播。即使伤口很小,病毒也可能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引发致命的狂犬病。
- 伤口感染:狗咬伤可能引发多种细菌感染,如巴斯德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败血症、骨髓炎等。
预防措施
- 彻底清洗伤口: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伤口15-20分钟,再用碘伏消毒,以减少病毒和细菌的残留。
- 接种狂犬疫苗:无论伤口大小,都应及时接种狂犬疫苗,必要时还需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以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风险。
- 就医评估:若伤口较深或出现感染症状(如红肿、发热),应立即就医,听从医生建议进行进一步治疗。
总结
被自家狗咬伤后,即使没有伤口,也应高度重视感染风险。及时处理伤口、接种疫苗和就医评估是避免感染狂犬病和伤口感染的关键措施。预防为主,切勿因伤口小而忽视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