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里的狗咬伤后,可能面临伤口感染、组织损伤甚至致命的狂犬病风险,即使宠物已接种疫苗也需及时处理伤口并就医评估。以下是具体后果及应对要点:
-
伤口感染风险高
狗的口腔携带多种细菌(如巴斯德菌、葡萄球菌),咬伤后6-24小时内可能出现红肿、化脓、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败血症或骨髓炎。需立即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以上,并暴露伤口避免厌氧环境滋生细菌。 -
狂犬病威胁生命
若狗未接种疫苗或来源不明,咬伤后可能传播狂犬病毒。潜伏期通常1-3个月,发病后会出现恐水、怕风、咽肌痉挛等症状,死亡率近100%。即使宠物已免疫,仍建议观察狗10天并就医,医生可能根据暴露等级(Ⅱ级或Ⅲ级)建议接种疫苗或免疫球蛋白。 -
组织与神经损伤
严重咬伤可能导致肌腱、骨头或神经损伤,尤其儿童更易因体型小遭受深度创伤。需通过医疗检查判断是否需要清创、缝合或抗生素治疗。 -
破伤风等其他风险
深部伤口可能感染破伤风梭菌,需评估是否需接种破伤风疫苗。免疫功能低下者或儿童感染后并发症风险更高。
总结:被家养狗咬伤后,切勿因宠物“健康”而忽视处理。立即清洗伤口、就医并记录狗的健康状态,是预防感染和致命疾病的关键。定期为宠物接种疫苗、避免与进食或暴躁中的狗互动,可大幅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