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中期患者适度摄入食盐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抑制肿瘤生长,但需严格控制用量以避免高血压等健康风险,且高盐饮食的抗癌作用仍处研究阶段,不能替代正规治疗。
食盐中的钠离子能影响免疫细胞功能,在小鼠实验和部分临床前研究中,高盐饮食刺激特定免疫细胞活性,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并可能提升PD-1抑制剂疗效,但人体效果尚未明确。研究显示低钠盐(含氯化钾)可能降低胃癌风险,因其含钾量增加可中和钠的危害,同时改善代谢压力;但肿瘤患者肾功能异常时需谨慎,以防高钾引发并发症。
高盐饮食对健康的负面影响明确,过量摄入会加重水肿、损伤肾功能、升高血压,而肿瘤患者本身体弱,治疗药物多经肾脏代谢,高盐可能干扰治疗效果并危及心脑健康。盐分中的亚硝酸盐残留(如腌制食品)已被证实具有致癌性,故单纯依赖高盐摄入抗癌缺乏安全性依据。
当前科学证据不足以支持癌症患者主动增加食盐摄入,但维持必要盐分摄入(每日<5g)是维持电解质平衡的基础需求。建议患者优先通过低钠盐替代普通盐,确保钾钠平衡,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方案;重点仍应放在均衡营养、规范治疗与定期复查上,避免盲目追求“偏方”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