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长期吃白糖会导致龋齿、肥胖、免疫力下降甚至诱发糖尿病,还会影响营养吸收和智力发展,但合理控糖可规避风险。
过量摄入白糖首先会严重损害牙齿健康,糖分残留在口腔内与细菌作用形成酸性环境,加速牙釉质腐蚀并造成蛀牙。白糖是高热量“空白营养源”,长期过量食用会使多余糖分转化为脂肪堆积,增加肥胖风险,继而提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几率。过量白糖会扰乱体内胰岛素分泌机制,使其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诱发胰岛素抵抗甚至2型糖尿病。
白糖还会影响其他营养素吸收。空腹或过量食用时,糖分与蛋白质竞争代谢通道,阻碍钙、锌、铁等微量元素吸收,阻碍身体正常发育。与此酸性体质的形成会削弱免疫细胞活性,使白细胞抗病能力下降,学生更易感冒或感染其他疾病。长期依赖甜食还会改变味觉偏好,降低对健康食材的接受度,影响膳食均衡性,间接阻碍智力发育。
研究表明,每天摄入糖分超过50克(约10勺)的学生,肥胖率提高40%,龋齿风险增加3倍。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儿童每日添加糖摄入量应低于25克(约6勺),5-8岁儿童最佳控制在20克以下。家长应减少含糖饮料、零食及加工食品的摄入,鼓励选择天然含糖水果替代甜食,并注重培养低糖饮食习惯。合理控糖需从家庭饮食管理入手,逐步降低糖分暴露频率,才能保障学生长期健康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