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狗狗咬伤后出现肿胀可能是严重问题的信号,需警惕感染、过敏或狂犬病风险。肿胀程度与伤口深度、细菌感染及个体体质相关,轻微肿胀可能几天消退,但伴随发热、化脓或快速扩散需立即就医。
-
肿胀的常见原因
细菌感染是肿胀的主因,狗的唾液含多种病原体(如巴斯德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发红肿、疼痛甚至化脓。过敏体质者可能对狗唾液中的蛋白质产生剧烈反应,表现为快速肿胀、瘙痒或呼吸困难。狂犬病早期也可能伴随局部肿胀,但后期会出现恐水、痉挛等典型症状。 -
何时需紧急处理
若肿胀在24小时内未缓解或持续扩大,并伴随发热、伤口流脓、淋巴结肿大,提示严重感染或全身性炎症反应。深咬伤或关节部位的肿胀更易引发骨髓炎等并发症,需抗生素干预。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症状可能进展更快。 -
正确的应对步骤
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碘伏消毒后保持伤口开放。尽早就医评估是否需要狂犬疫苗、破伤风针或免疫球蛋白注射。避免抓挠、包扎过紧或使用偏方(如牙膏、草药),以免加重感染。 -
预防与后续观察
即使肿胀暂时消退,仍需完成全程狂犬疫苗接种(通常需5针)。日常避免接触陌生犬只,教育儿童远离正在进食或护崽的狗。养宠家庭应定期为宠物接种疫苗并训练行为习惯。
总结:肿胀不可轻视,及时规范处理是关键。若被咬后出现异常症状,务必24小时内就医,将风险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