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土狗咬伤后即使没有破皮出血,仍需按照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规范进行处理。关键措施包括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若存在黏膜接触或皮肤破损风险时需补充注射免疫球蛋白。以下为具体处置建议:
-
暴露等级判定
根据《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皮肤无破损、无出血的咬伤属于二级暴露,但需注意以下情况可能升级为三级暴露:皮肤表面有抓痕或牙印、唾液接触黏膜(如口腔/眼睛)或存在未察觉的微小伤口。建议由专业医生通过酒精擦拭试验判断是否存在隐匿性伤口。 -
伤口紧急处理
立即用20%肥皂水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配合碘伏消毒。若咬伤部位为手指/脚趾等神经密集区,需特别注意清除可能嵌入的犬齿污垢。冲洗后保持伤口开放,避免包扎或涂抹药膏。 -
疫苗接种方案
采用5针法(第0/3/7/14/28天各1针)或4针法(第0天2针+第7/21天各1针)。推荐优先选择人二倍体细胞疫苗(如辽宁成大),其抗体产生率达100%,尤其适合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若咬人犬有异常行为(如流涎、攻击性强),建议同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
特殊人群处理
孕妇需立即接种疫苗,现有研究表明灭活疫苗对胎儿无致畸风险。婴幼儿需根据体重调整免疫球蛋白剂量(20IU/kg)。对疫苗成分过敏者可采用脱敏注射法,分4-6次完成单剂接种。 -
后续观察事项
密切监测咬人犬状态至少10天,若犬只出现异常死亡需立即补加强针。接种完成后建议检测狂犬病毒中和抗体(RVNA),确保抗体浓度≥0.5IU/mL。首次暴露者完成全程接种后,3个月内再次暴露无需加强。
此类暴露的处置需遵循**“宁过度勿遗漏”**原则,因狂犬病致死率接近100%。即使自认为未破皮,也应到正规犬伤门诊进行专业评估,切勿因侥幸心理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