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土狗咬了即使没有明显伤口,也需立即用肥皂水冲洗接触部位并接种狂犬疫苗,若皮肤存在肉眼不可见的破损或已接触黏膜,则属于II级暴露,必须按规范处置。 狂犬病一旦发病几乎100%致命,及时预防是唯一有效手段,不可因无出血而心存侥幸。
-
判断暴露等级与处理优先级
皮肤无伤口但留有牙印、抓痕或接触黏膜(如口腔、眼睛),均属于II级暴露。此时需立即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清洗15分钟以上,尽可能降低病毒进入神经的风险。若皮肤确认无任何破损且未接触黏膜(I级暴露),可仅清洗无需接种,但普通人难以肉眼准确判断细微损伤,建议就医评估。 -
疫苗与免疫球蛋白的接种原则
首次暴露的II级暴露者需接种狂犬疫苗,共4-5针(具体依疫苗类型而定)。若咬伤部位接近头颈部或存在免疫功能缺陷,需同时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疫苗需严格按时接种,延误可能影响抗体产生效果。 -
观察犬只与暴露后预防的关系
若咬人土狗有明确狂犬疫苗接种记录且观察10日后仍健康,可终止后续疫苗注射;若犬只无法追踪或出现异常(如流涎、攻击性增强),则必须完成全程接种。切勿因犬只“看似正常”而中断处置流程,狂犬病毒潜伏期无症状仍具传染性。 -
特殊人群与时效性注意事项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均可安全接种狂犬疫苗。暴露后处置越早越好,但超过24小时仍应补种。已清洗伤口但未就医者,建议72小时内完成首针接种,避免错过最佳免疫窗口期。
请牢记:任何可疑接触均需第一时间彻底清洗并就医,由医生通过专业试剂检测判断皮肤完整性。 狂犬病潜伏期长达数月,早期无特异症状,暴露后预防是唯一保命手段。携带犬只疫苗接种记录或拍摄犬只状态照片,可为医生诊断提供关键依据。